2025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,国家消防救援局于今日发布了今年1至10月份全国火灾形势报告。这份报告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全国火灾情况的最新数据和分析,让我们得以一窥火灾形势的变化趋势。
火灾形势总体平稳,各项数据同比下降
报告显示,今年1至10月,全国共接报火灾72.1万起,造成1486人遇难、1801人受伤,已核直接财产损失65.4亿元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火灾起数、遇难人数、伤人数和损失数分别下降6.8%、6%、21.1%和6.6%,火灾形势总体保持平稳。这一下降趋势令人欣慰,说明我们在火灾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火灾依然存在,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。
火灾分布不均,东部地区火灾占比高
从火灾发生地区情况来看,东部地区火灾占比高达46.5%,明显高于中部(27.3%)、西部(19.6%)和东北(6.6%)。这种分布不均可能与东部地区经济活动更为频繁、人口更为密集等因素有关。这也提醒我们,各地应根据自身特点,有针对性地加强火灾防控工作,东部地区尤其需要重视。
电气故障是火灾首要原因,不良习惯需改正
在火灾起因方面,电气故障依然是火灾的首要原因。今年前10个月因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达21.9万起,占总数的30.5%。此外,用火不慎、遗留火种、吸烟等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。这些数据表明,许多火灾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,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严格遵守安全用火用电准则,就能大大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。
居住场所火灾多发,夜间火灾伤亡占比高
居住场所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,也是导致人员遇难及较大火灾的主要场所。今年前10个月,我国居住场所共发生火灾23.6万起,占火灾总数的32.8%,造成1098人遇难,占火灾遇难总人数的73.8%。此外,12时至20时为火灾高发时段,但夜间22点至次日6点发生的火灾虽然占比不高,却造成了较高的伤亡比例。这主要是因为夜间火灾发现晚、逃生迟缓。因此,我们在居住环境中要格外注意消防安全,尤其是在夜间,要确保火灾隐患降到最低。
火灾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虽然今年1至10月的火灾形势有所好转,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。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,提高消防安全意识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共同为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努力。